
作者特別在V.7說明「將鞋脫下來」這是以色列的風俗,就表示在路得記成文時已經距離這個風俗的實際情境很久了,申命記25:9有此記載,但強調的是當一個至親拒絕履行家族律法將受到的羞辱,而不是這裡所指「定奪甚麼事,或贖回,或交易」的事,而且在這裡也沒有羞辱這位至親的意思。在聖經中也有將鞋子代表主權的象徵的經文,如詩篇60:8「我要向以東拋鞋」、浪子比喻中父親命人將鞋子穿在兒子的腳下(路加福音15:22),或是以腳(鞋)所踏之地代表所有權、佔有的意思,如申命記11:24「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都必歸你們」、約書亞記1:3「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這樣的象徵意義可能就是這個風俗的起源。在古代沒有文字記載教義的過程和記錄時,像這樣的儀式性行為,以及週圍有合法的見證人(V.9長老和眾民)是很重要的,而這些人的見證在V.11又被提出來,成為對此事的祝福,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V.9「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意思是都經過法定的程序得到了,波阿斯就此說明了他所做得事情、結果及目的,並提醒這些「長老和眾民」都是此事的見證。從路得記的全文可以看出故事中的焦點在於土地及後裔,但是一般基督徒對經文的焦點則是在於「贖回」,這也說明了每個人都必須、也必然的以自己實存的經驗來理解聖經,也證實了聖經不僅是在說從前發生的故事,也是在述說我們每個人實際生活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路得並不是因為「律法」而得贖回,實際上代表律法的至親在故事中以「脫鞋」來表明自己雖然原來是願意的,但最後卻放棄了,不是因為他本身的不公義,而是因為這已非他能力所及,而且可能使自己蒙受損失,使路得能夠被贖回的是因為波阿斯的慈愛和恩典,並且願意為贖回路得而付出代價,希伯來書7:18-19的經文是對此最好的註解:「18 先前的條例,因軟弱無益,所以廢掉了,19 (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上帝面前」。就如使以色列百姓得已從埃及地被救贖的並不是因為律法,而是因為上帝主動的慈愛和恩典。
而我們在此經文中可以看見,作者藉著波阿斯贖回土地及路得,並使得以利米勒及瑪倫的名得以留存、延續後裔,這樣的舉動所要對我們(以及故事背景的士師時代、及他所處的從巴比倫歸回重建的時期)所要傳達的信息是甚麼,如果上帝可以帶領並眷顧拿俄米和路得的歸回,如果上帝願意憐憫並贖回像路得這樣的摩押女子,如果上帝能夠使拿俄米不再是空空的回來,如果上帝使他們的土地能夠保存,使後裔能夠延續,那麼,上帝豈不也是同樣的對待每一個願意歸回到他面前的以色列人?甚至是像摩押這樣的外邦人?反而是以色列最強調的律法、種族純淨主義對於成全上帝的信實、慈愛、恩典、憐憫、救贖...成為自動「脫鞋」、無能為力的代表,不論是土地的贖回、後裔的延續、名字的存留等。路得記中所揭露的上帝慈愛恩典救贖的行動,雖然是在一個「各人任意而行」的士師時代,但只要人願意歸向上帝,它並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國度,而是在人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親身體驗、經歷、實踐的,這也是我們每一個領受基督救贖恩典的基督徒應該有的生活見證。
【默想】
l 你在生活中如何回應上帝救贖的恩典?
詩歌連結:最痛的時候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祂在最痛的時候,說出了這一句話,
沒有苦毒的眼神, 沒有咒詛的怨恨,
祂在最痛的時候,打開寬恕的門。
祂為愛來到世上,祂為愛走上十架,
祂把愛活在傷口,祂用愛戰勝死亡,
祂為愛來到世上,祂為愛走上十架,
祂的愛改寫歷史,祂的愛重生世界。
祢在最痛的時候,說出了這一句話,
沒有苦毒的眼神,沒有咒詛的怨恨,
祢在最痛的時候,打開寬恕的門。
祢為愛來到世上,祢為愛走上十架,
祢把愛活在傷口,祢用愛戰勝死亡,
祢為愛來到世上,祢為愛走上十架,
祢的愛改寫歷史,祢的愛重生了我。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祂在最痛的時候,說出了這一句話,
沒有苦毒的眼神, 沒有咒詛的怨恨,
祂在最痛的時候,打開寬恕的門。
祂為愛來到世上,祂為愛走上十架,
祂把愛活在傷口,祂用愛戰勝死亡,
祂為愛來到世上,祂為愛走上十架,
祂的愛改寫歷史,祂的愛重生世界。
祢在最痛的時候,說出了這一句話,
沒有苦毒的眼神,沒有咒詛的怨恨,
祢在最痛的時候,打開寬恕的門。
祢為愛來到世上,祢為愛走上十架,
祢把愛活在傷口,祢用愛戰勝死亡,
祢為愛來到世上,祢為愛走上十架,
祢的愛改寫歷史,祢的愛重生了我。
詩歌連結:因為有你
因為有你 我不再有恐懼,心能夠得安息
因為有你 罪已得潔淨,因為有你 恩典豐沛如雨
因為有你 生命有新旋律,你已釋放我心
因為有你 軟弱的能剛強,因為有你 破碎的能歌唱
因為有你 心中充滿盼望,我能活出夢想
無盡的愛 毫無保留 ,主你寶血 為我而流
如今我能 得著自由,因耶穌拯救我
天堂門今敞開 ,神大能降下來
神百姓近前來 ,宣揚主愛
天堂門今敞開 ,神百姓來敬拜
全能神已同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或分享心得:
(歡迎指出應更正之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