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記-31 上帝必不撇下你
以色列人歷經亡國被擄,70多年後重回耶路撒冷,面對一片廢墟的家園,他們心中深深的疑問著:是否上帝已經撇下他們不顧?是否他們因為上帝所降的災禍,已經空無所有?路得記裡救贖的故事,無論對故事背景的士師時代,或是對本書成文的歸回重建的時代,乃至於對任何讀者所處的時代,路得記的故事都宣告了信實慈愛的上帝必成全他救贖的旨意,在忠誠信靠祂的百姓之中。
路得記-30 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
這段看做一般祝福的話的吉慶套語,其實具有豐富且深沉的神學意義,尤其在以色列人從被擄之地歸來重建耶路撒冷、期待上帝重建大衛的家室,這段看似平常的祝賀詞,其實充滿了應許與盼望的,藉著眾民及長老對波阿斯和路得見證的話,再一次的重申並見證上帝的應許必定會實現在祂的百姓以色列之中,正如先知以賽亞40:8所說:「 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
路得記-29 上帝救贖的恩典
路得記中所揭露的上帝慈愛恩典救贖的行動,雖然是在一個「各人任意而行」的士師時代,但只要人願意歸向上帝,它並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國度,而是在人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親身體驗、經歷、實踐的,這也是我們每一個領受基督救贖恩典的基督徒應該有的生活見證。
路得記-28 願祢的國臨到
正因為我們普遍的忽略這整個過程的公義性,正因為路得在過程中完全缺席靜默無聲,正因為制度告訴我們這一切都合法的備進行著,正因為焦點都集中在波阿斯遵守律法制度的正直與智慧,正因為路得的將來只被賦予「工具化」的重要性;或者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都不是被決定自身命運的路得;於是我們也都默許整個事件「合法的」進行,並且企圖從中發現所謂「屬靈的」意義來合理化、神聖化全部的過程。
路得記-24 活出上帝的話
耶穌曾回答律法師關於甚麼才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的問題,就是在於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以及要愛人如己。真實的遵行上的的話,並不是在於遵守儀式的律法,將生活律法化,而是在於現實的生活中,以愛上帝、愛人的行動,將律法生活化。
路得記-23 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
路得這個被鄙視、排斥的摩押女子才是幫助拿俄米的人,拿俄米是依靠著路得的承諾才得以存活的,這些與上的立約的以色列人不能遵守與上帝的承諾,反而是路得遵守她對拿俄米的承諾:「凡你所說的,我必照著行」。
路得記19--得著安身享福之處
路得和拿俄米雖然曾接受波阿斯的關懷和幫助,但如今她們尋求的是重新恢復彼此間應有的「至近的親屬」的關係,而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之所以會失去「安身之處,使你享福」的應許,就是因為他們失去了與上帝之間應有的關係......
路得記18--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拿俄米有如路得生命中屬靈的導師,沒有拿俄米,路得的故事就失去信仰的基調。拿俄米引導路得的目光從生活中所得的恩惠轉向賞賜恩惠的主,這正是在士師時代中的以色列百姓所最缺乏的。
路得記-17 上帝的信實和慈愛
追究苦難的肇因並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而是如何在生命所面對的苦難之中看見信實慈愛的上帝並不離棄我們,如何在苦難的處境之中因為對上帝的「堅定、不放棄(dabaq)」及「投靠(khaw-saw)」得到支撐下去的力量找到出路--上的的信實和慈愛。
路得記-13 你看見了嗎?
路得記12 兌現你生命中的承諾
信守承諾已經成為她生命中最大的資源而不是耗損,是支持她最大的力量而不是重擔;摩押女子路得和以色列人成了強烈的對比;......她像一把高舉的火炬般發出光輝,帶領以色列人以生命兌現他們的諾言。她不只是一個宗教儀式中的參與者,而是一個聖潔生活的追求實踐者。
路得記-10 生命的挑戰和機會
我們看見一個強烈的張力存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一方面,信實的上帝已將整個迦南地賜給以色列,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必須藉著信心來征服得勝,這種挑戰和機會的交織,乃是上帝和人同工的方式,也是從應許到應驗的信仰旅程。
路得記-09 生命的轉捩點
生命需要被陶塑,需要不斷的學習,人對上帝的認識,也反照了人對自己生命的認識;苦難會把人帶到上帝面前,就像生命的潮浪會將一切外在的事物沖刷歸於虛無,唯有最真實的內心會被顯露出來,獨自面對上帝。
路得記-02 走錯方向的人
個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就會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不同的結果,團體的領導者若選錯了方向,就會為團體帶來消極、負面的命運,當以色列的士師們任意而行時,帶來的就是以色列靈性生命的貧乏、衰弱、痛苦、死亡了;
1:1 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1:2 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的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
1:3 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她兩個兒子。

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雖然掌握了農作的基本技巧和知識,但仍只是勉強能仰賴生產的農作物以供應生活所需,無法執行長期的儲糧計畫(如約瑟在埃及地所做的),或是長程的糧食轉運的工作;故事中的饑荒是發生在局部性地區,鄰近的摩押地就免受於難,傳統上,因為乾旱和昆蟲所造成的災害飢荒一向被視為是違反立約所受的咒詛(申命記28:23-24;38-42),有的注釋家認為飢荒的原因即是士師時代「個人任意而行」所受到上帝的處罰,然而在經文中並沒有這樣的主張,而且其中的信息遠遠超越這種簡單的因果論。
聖經廣泛的背景都指出:摩押地是外邦中一個不受歡迎的地方,在士師秉政的時代摩押也是壓迫以色列人的諸國之一,律法禁止摩押人進入以色列人的宗教聚會,與摩押人通婚所生的子孫十代都不進入耶和華的會,也不准以色列人從摩押人得到益處(申命記23:3-6),到了尼希米的時期,也重述此律法,要求以色列人和所有異族人所生的後代子孫隔離(尼希米13:1-3),路得記故事就是以一個從猶太地的伯利恆走向摩押地的人為背景,但故事真正的開始是在他的家人從摩押地走回伯利恆的時候。於是路得記的故事一開始就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在第1節是「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雖說寄居(暫時居住之意),他們卻一住10年,10的數字含有完整的意思,似乎他根本就沒想要再回去,結果是他自己和兩個兒子都死在摩押地。第7節則呈現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她」(原文是那個婦人)和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起身」代表一個新的行程的開始,故事於是展開。故事裡絲毫也沒有暗示飢荒是因為上帝咒詛的結果,反而強調「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第6節),路得記對我們傳達的信息絕非簡單的因果論,也非將一切禍都因歸諸於摩押女子的狹隘種族主義。
「亞比米勒」這個名字只出現一次,在整個故事中他不過是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只是用來做陪襯而已;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上帝是王」、「我的上帝是王」。這個名字自正是整個士師時代最大的諷刺,以色列人宣稱耶和華上帝是他的王,然而他們卻過著「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生活,以色列的靈性已經死亡了,他選擇自以為有利益的路,卻不肯信靠眷顧他的上帝。
以色列的命運在拿俄米這個名字的變化中顯露出來,原來的意思是「甘甜」、「可愛」,作者玩弄文字遊戲的將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這個名字改為瑪拉--就是苦的意思(第20節)。個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就會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不同的結果,團體的領導者若選錯了方向,就會為團體帶來消極、負面的命運,當以色列的士師們任意而行時,帶來的就是以色列靈性生命的貧乏、衰弱、痛苦、死亡了;在故事中亞比米勒的兩個兒子的名字說明了這個事實:「瑪倫」意思是「衰弱」、「生病」,「基連」的意思則是「憔悴」、「死亡」。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7:13-14)許多人選擇自以為最有利益的路,卻不肯信靠上帝的眷顧,生活中的引誘經常會出現,各樣的試探也總是存在的;在聖經中,有另一個完全改變生命方向的人值得我們學習,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7);你的方向對了嗎?你所想要得著的是甚麼呢?
【默想】
l 甚麼是對你的生命有益的呢?甚麼是有害的呢?甚麼是你生命中的窄門?
l 「為要得著基督」這句話對我們教會的事工有甚麼啟發呢?
路得記-07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耶和華上帝是向著將來開放(open-end)的上帝,而不是被人的傳統、種族、文化......所封閉(closs-end)的上帝,因此,一個摩押的女子路得,如同亞伯拉罕的走向未知之地,也如同以色列人一樣的成為上帝的百姓。
路得記-06 面對生命中的選擇,你如何回應?
我們或許無法選擇所處的環境或可能面對的遭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甚麼樣的人。人之為人可貴之處就在於人具有自由意志,但是自由意志並不表示人可以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利益......
路得記-05 面對生命中的改變,你如何回應?
我們常常祈求上帝為我們改變環境,但是上帝關心我們內在的生命更勝於關心我們所處的外在環境,因此,當生命中面對這樣巨大、被迫、不願、無奈的改變時,也同時對我們透露著屬靈的亮光......
路得記-04 面對生命的低潮,你如何走出困境?
人的一生有許多經歷,是人所無法安排、預料的,每在這樣的時刻,愈讓人對上帝奇妙的帶領心存敬畏,……也是在人生的這些經歷中,才更使我們看見週圍親人、朋友對我們的關心、支持與鼓勵
就任詞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
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自我做傳道師開始,我就向上帝禱告,祈求讓我牧會的工作不必越過大甲溪,因為我對北部的氣候、生活步調,一直都覺得不適應,沒想到經過20多年後,我會來到龜山教會。人的一生有許多經歷,是人所無法安排、預料的,每在這樣的時刻,愈讓人對上帝奇妙的帶領心存敬畏,對上帝的攝理,我只有滿心感謝。
![]() |
(牧師的全家合照) |
![]() |
(牧師娘的全家合照) |
感謝龜山教會長執及會友大家對我們的好意及期待,邀請我們來一起同工,當他們邀請我時,我祈禱很久很久,在禱告中我明白一件事,一個服事主的人,絕不能看重自己的服事更甚於所服事的主,為此,我願意在此與大家一起在上帝面前誓約,我們一起與上帝同工,求祂賞賜聖靈的力量來保守、幫助我們,求上帝大大的使用我們,使我們都能成為祂盡忠的工人,以得到耶穌基督為第一好。我和師母都很有限,也有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大家都沒忘記今天的誓約,沒忘記這最初的愛,能互相包容、接納,來盡上帝所要交代我們的工。
![]() |
(龜山教會全體合照) |
路得記-03 當你一無所有時,你是甚麼人?
失去是上帝對我們生命的一個邀請,讓我們得以重新地檢視自己的生命,不再以我們外在的所有來決定;失去也讓我們發現生命在上帝中無限的可能,而不是只有侷限於我們緊抓不放的所有;
路得記-02 走錯方向的人
個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向,就會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不同的結果,團體的領導者若選錯了方向,就會為團體帶來消極、負面的命運,當以色列的士師們任意而行時,帶來的就是以色列靈性生命的貧乏、衰弱、痛苦、死亡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