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15「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麥」,這數量大約40公斤,需要波阿斯幫忙路的扛在肩上,這樣慷慨的贈與足夠路得和拿俄米一段時間的需要,似乎在暗示這數量已足夠供應她們直到波阿斯「辦成這事」,一個細節的問題是關於如何將這麼多的大麥放進路得「所披的外衣」,因此對於這件外衣有許多的猜測,但這顯然和整個故事無關緊要,而且事實上波阿斯並沒有任何耽擱,他幾乎是隨後立即進城著手辦理這件事,真正重要的是在路得重複波阿斯對她所講的話:「你不可『空手』回去見你的婆婆」,1:21拿俄米對眾人說:「 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這兩個字是完全一樣的,一方面說明了耶和華使路得『空空』地出去,『滿滿』地回來,同時也強調了拿俄米所謂『全能者使我受苦』的那個空空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V.16拿俄米問路得「女兒啊,怎麼樣了?」這句話的原文其實和3:8波阿斯問路得「你是誰?」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如果拿俄米問路得「你是誰?」似乎是非常奇怪的事,因此在翻譯時在詞意上有一些改變,事實上在以色列人之間問候的話:「你是誰?」並不是在問一個人的名字、身分,向現代人彼此在遞交名片時所說的話,而是在於這個人所代表的屬性、情況、性格,所以在舊約裡面我們看見耶和華多次以「我是......」來啟示他自己時,強調的是祂的屬性及作為,在約翰福音裡主耶穌也是以如此的方式來啟示祂自己。所以如果是採用意譯的話,這句話可以翻譯成:「妳嫁給他了沒有?」
路德從波阿斯所得到的其實只是個應許,事情並未完全實現,或許還有其它的變數或影響,因為還有一位比波阿斯更近的親屬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複雜,甚至完全被改變;如果不是我們已經事先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我們必定可以感受到在路得心理的忐忑不安;只要試想:如果是關乎我們自身如此重要的事,而事情的結局仍然不明顯、仍然有許多極大的影響及改變的可能性存在,相信我們的心情也必然是如此;有兩個小細節卻足以引發重要的問題(思考)在這裡出現,V.15「『她』便進城去了」這樣的說法明顯的是指路得離開波阿斯之後就進城(回家)去了,但大多數的聖經學者都同意這是早期文是在抄寫聖經時的錯誤,因為這裡的「進」和「城」都是屬於陽性,所以應該這裡應該是指波阿斯立即進城,而不是路得立即回家。另一個細節是「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後面的『事』有加上定冠詞,顯然是指波阿斯答應路得要辦理的事,然而前面的『事』卻沒有加上定冠詞,所以並沒有確定是指那一件事。
拿俄米告訴路得「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與其說這是因為拿俄米的經驗睿智或是因為她對波阿斯個性的了解,不如說在拿俄米的生命裡也開始學習到一個重要的功課--順服且充滿信心的仰望等候,因為上帝必定成就祂的應許。這正是故事一開始,拿俄米(以利米勒全家)對上帝的應許所缺乏的,所以,它們才會舉家因為飢荒而離開應許之地,最後才會「滿滿地出去,空空地回來」。這不僅是拿俄米對路得的教導,我們也可以說,這是拿俄米自己在自己生命的經歷中所學到的功課:順服且充滿信心的仰望等候,因為上帝必定成就祂的應許。
【默想】
l
在你生活中的哪一件事上,你特別需要學習順服仰望的態度?
只要相信主的應許,再高的山峰也能挪移
只要順服向前邁進,再深的海洋也能分開成乾地
耶和華的膀臂從未縮短,在上帝豈有難成的事?
仰望祂的榮光不致羞愧,等候祂必然歡呼讚美
雖未看見仍能相信,因主的慈愛永不更改
雖不明白仍要順服,因主已掌權,祂是全能的主宰
耶和華的膀臂從未縮短,在上帝豈有難成的事?
仰望祂的榮光不致羞愧,等候祂必然歡呼讚美
【禱告參考經文】
關於儆醒謹慎
l 【詩篇39:1】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關於上帝的供應
關於順服信靠、仰望等候
l 【以賽亞7:9】你們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回應或分享心得:
(歡迎指出應更正之處,謝謝!)